汉画学人丨游振群:我与中国汉画学会记忆

学术研究

我与中国汉画学会记忆

游振群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汉画学会组建成立,为中国汉画研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学术平台。学会成立以来,通过冯其庸、顾森、陈履生三任会长率领全体会员不懈努力,在汉画研究领域一路前行,取得骄人的成绩,成为国家一级学会。今年,我们迎来了学会三十周年华诞。值此之际,作为学会之一员,回首往事,从三个“首次”中寻找我与汉画学会的美好记忆。

 

  一、“首次”参加“评奖”,引我入汉画学会之门。

  19969月,我与山东临沂银雀山竹简博物馆杨玲同志合著《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与金雀山帛画之异同浅析》一文,在《湖南省博物馆40周年纪念文集》发表。恰逢19976月,中国汉画学会第一届学术评奖在河南郑州举行,评奖分为专著、图册和论文三类。时任学会理事的高志喜先生推荐这篇论文参评,经专家评审,199710月获得了“中国汉画学会19901996年度优秀学术奖三等奖”(图一)。

 

(图一)获奖证书

 

  作为一名非会员,能获此殊荣,无疑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便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地做好马王堆帛画的研究工作。1998年,我在时任学会理事陈松长先生的推荐下加入了汉画学会,从此与汉画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我紧紧围绕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从其名称、性质、内容及绘画的章法、技巧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与此同时,还参加了《湖南出土帛画研究》、《马王堆汉墓研究》的专著编撰工作,完成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的研究章节。2006年作为汉画学会理事单位代表当选为第三届理事会理事,2015年选为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职责在身,使命所在,将我与汉画学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二)理事单位牌匾

 

  二、“首次”参加汉画学会年会,使我感受浓郁的学术氛围。

20021019日,中国汉画学会第八届年会在陕西榆林召开,这是我加入学会后第一次参加年会,但由于工作原因耽误了报名时间,无法赴会。经陈松长理事介绍联系时任学会秘书长顾森先生,结果告知他出国在外无法联络,并让我找赵超老师,然后转当时会议承办方负责人康兰英老师,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这次会上我结识了陈履生、朱青生、信立祥、高文、康兰英、赵增殿、王恺等许多专家学者(图三);参观了当地的汉画像石、画像砖展览(图四);聆听了大会学术报告;并在大会宣读了《马王堆一号汉墓朱地彩绘棺艺术风格试析》一文(图五),得到陈履生、康兰英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认可。这次会议收获颇丰,至今我都难以忘怀。

 

(图三)中国汉画学会第八届年会代表合影

 

(图四)与会代表参观汉画展览

 

(图五)游振群在大会宣读论文

 

  从此,我珍惜每次参加年会的机会。自2004年以来,我先后参加年会5次,以论文参会1次,即20041019日在山东嘉祥召开的中国汉画学会第9届年会; 2008412日在山东邹城召开的第十一届年会;201111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第十三届年会;20131025日在山东济宁召开的第十四届年会;20181026日在安徽萧县召开的第十六届年会。20061014日在河南南阳召开的第十届年会,我因故未能出席会议,但以“T形帛画与灵魂之说”一文参会,并发表于大会论文集。

  通过参加多届汉画学会年会,使我受益匪浅。一是结识了一大批良师益友,他们都是汉画研究的专家学者,均给予我多方面指导和帮助,至今仍有两件事记忆犹新。2004年在嘉祥召开的年会上的分组讨论中,作为小组讨论召集人的赵增殿老师让我在会上介绍马王堆帛画的情况,并要我代表小组上大会汇报发言。我提出因受帛画研究领域限制,不能代表汉画像石,画像砖及其他质地汉画进行全面发言,可赵老师说,帛画在汉画中的时代较早,以西汉墓居多,内容涉及面也相当广泛,是可以代表小组去大会发言的,他的信任、希望和鼓励使我对帛画多元化研究增添了信心。其次是信立祥老师提出汉画溯源要从帛画开始往前追溯的观点,激励我于20056月—20062月,先后在《湖南省博物馆馆刊》和《文博》发表了《试论楚汉帛画与彩陶画的继承关系》,《浅谈楚汉帛画与彩陶画的主题承传》,《再论彩陶画与楚帛画》等论文,对此进行了系列研究。如此种种,对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提升均起到推动作用。二是参加年会需递交论文方能参会。由此,增加了撰写论文的频率,这无疑对自己科研工作量的加大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都极为有利。三是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三、“首次协助学会在湖南长沙举办会议,圆了我多年的梦想。

  中国早期帛画产生与发展的时代,是楚文化兴盛与消亡,与中原文化相互渗透而形成汉文化的楚汉时代,处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湖南长沙,成为后世出土帛画最多的地方,实属历史的必然。20世纪40年代以来,长沙楚墓大批发掘,迄今发现最早的两幅帛画,是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堪称古代艺术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享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很高的艺术价值。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葬,堪称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的七幅帛画,既有富于神话色彩和浪漫风格的T型帛画,亦有与浪漫共存的“车马仪仗图”和“车马游乐图”帛画,还有现实生活中实用的“导引图”、“丧服图”,“神祗图”帛画。这些令人瞩目的汉代艺术珍品,无论是内容的深广,还是艺术的精湛都让人为之惊叹和折服。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批帛画,在绢帛绘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于湖南出土帛画的研究兴趣未减,成果颇丰。顾森会长任职期间多次提出在长沙召开会议,请汉画学会的专家学者们来湖南观摩馆藏实物,而我也期待这一愿望早日实现。这种双方的期待,终于在2015年底正式启动,由陈履生会长来长沙与我馆段晓明馆长洽谈此事,最终达成共识: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后,在长沙举办中国汉画学会理事会议,邀请全体理事前来欣赏我馆帛画漆画藏品,并指导其研究和展出工作。20171129日,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2018年正值湖南省博物馆开馆周年之际,中国汉画学会于127日至9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第五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会议由中国汉画学会主办,湖南省博物馆承办。12 9 日,中国汉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长沙召开(图六)

 

(图六)会议现场

 

(图七)中国汉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代表合影

 

(图八)开幕式由游振群主持

 

  会议由游振群主持(图八)。会上,湖南省文物局江文辉副局长、湖南省博物馆段晓明馆长分别致辞(图九、十),一致表示:作为中国汉画学会理事单位,湖南省博物馆必须积极支持学会工作,与其长期保持合作关系。根据学会统一部署,做好《中国汉画全集》帛画与漆画卷的编纂工作。

(图九)江文辉副局长致辞   (图十)段晓明馆长致辞

 

  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在发言中表示, 湖南省博物馆作为中国汉画学会的理事单位,多年来积极推动以帛画为代表的汉画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此次理事会议的举行,将使相关的研究和传播推广迈上新的高度。对于中国汉画学会和湖南省博物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陈会长表示赞赏(图十一)。

 

(图十一)陈履生会长讲话

 

  本次会议着重讨论中国汉画学会成立 30 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安排和《中国汉画全集》的出版方案。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参观了湖南省博物馆 "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 两大基本陈列(图十二)并围绕 " 马王堆汉墓陈列展览理念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 马王堆汉墓陈列与汉代文明相关问题的探讨 " 以及 " 马王堆帛画看汉画的多样性表现 " 组织了专题学术研讨。会议还安排代表赴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及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和学习活动(图十三)。

 

(图十二)与会代表参观湖南省博物馆陈列

 

( 图十三)与会代表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及纪念馆(1)

 

( 图十三)与会代表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及纪念馆(2)

 

  中国汉画学会首次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在当地引起轰动。据统计,有20家媒体以“推动以帛画为代表的汉画研究,中国汉画专家齐聚长沙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次会议的召开也圆了我多年的梦想。

 

  四、结语

  回顾汉画研究的心路历程,我感恩于学会为我提供如此重要的学术平台;感恩于良师益友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感恩于会长和理事们对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帛画和漆画研究的高度关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坚信在中国汉画学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汉画事业会越来越兴旺,汉画研究之路会越走越宽广,中国汉画学会越办越红火。